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周五對CNBC表示,中國即將出台的海外IPO規定將適用於希望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
中國證監會國際事務司司長申兵在接受CNBC獨家採訪時談到了規則草案對去年夏天打壓後計劃在美國和其他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意味著什麼。
“我們所說的海外,當然是指除中國大陸以外的任何地方,”申在一次範圍廣泛的採訪中說。“當然包括香港。”
申說,這些規定不僅適用於希望在香港發行H股的中國公司,還適用於以前不需要中國證監會批准的“紅籌股”類別。H股是指內地公司發行的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紅籌股是大部分業務在內地但在中國大陸境外註冊的公司的港股。
自2021年7月以來,中國赴美IPO的熱潮已經枯竭。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北京已經徹底改革了允許國內公司通過股票發行在境外籌集資金的程序。
引用這些變化的一個原因是國家安全,華盛頓在過去幾年將一些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並採取行動減少美國投資者對據稱與中國軍方有關的股票的敞口時也提到了這一點。
從2月15日起,日益強大的中國網信辦將正式要求對某些公司進行數據安全審查,然後才能獲准在境外上市。
中國證監會和中國最高行政機構國務院發布了更全面的規則草案,公眾評議期於週日結束。按照提議,規則將要求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前向中國證監會備案,證監會表示將在收到所有材料後20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复。
規則草案規定,在下列某些情況下,禁止境外上市:
1. 當其他政府部門認為該提議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時;
2. 公司主要資產的歸屬發生爭議的;或者
3. 如果最近三年內控股股東或高管有刑事犯罪。
然而,申表示,如果一家中國公司在中國大陸受限製或禁止外商投資的行業經營,這些規定“不一定”會阻止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
申說,中國證監會在2022年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向外國人開放中國市場。“海外上市是開放體制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這本身也是我們的優先事項。”
海外IPO放緩
2021年4月,大約60家中國公司正在尋求在美國上市。紐約上市的熱潮在夏季基本停止。
就在中國打車應用滴滴在6月下旬在美國進行約40億美元的IPO幾天后,中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下令該公司暫停新用戶註冊,並將其應用從應用商店下架。
監管機構曾表示,進行網絡安全調查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目前尚不清楚滴滴何時可以恢復增加新客戶。
該公司去年12月宣布計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並在香港上市,但沒有透露時間表。
“我們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上市放緩,我們希望這些新規則能夠恢復,”申說,拒絕評論具體公司。“我們希望這些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新規則,並在任何海外市場恢復上市。”
申說,他認識到美國市場的一個優勢是“對新行業的新初創企業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儘管大中華地區的市場一直在迎頭趕上。
更多溝通,更清晰的規則
另一個動搖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和市場信心的事件是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突然暫停。這一消息是在上海和香港創紀錄的上市前不到兩天發布的。
當被問及新規則是否會消除任何IPO在預期上市前兩天暫停的可能性時,申說:“這些規則的目的之一是避免這種情況,需要更多的溝通和更明確的規則。”
申再次確認,中國在海外的首次公開募股可以使用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如果他們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他們仍然可以向中國證監會備案,”他說。“我們將使用跨部門製度來核實合規問題,然後再給他們提交回應。”
VIE通過通常位於開曼群島的空殼公司創建上市,這阻止了美國上市股票的投資者對中國公司擁有多數投票權。
很多中國企業利用這種架構赴美上市。
總體而言,申強調了證監會希望如何“盡可能高效”地保持備案程序,並表示證監會正在與相關部門合作,就公司應如何與監管機構溝通以在海外上市提供更詳細的指導。
“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可能會向(這些)公司提供監管建議,這樣他們就不會浪費時間去做一些最終不可能的事情,”申說。他指出,證監會20天的回复時間將與其他部門的審核期分開。
申沒有透露最終規則何時出台或實施。
他說:“有關部門已經就規則達成了相當程度的共識,因此我們預計審批程序將非常有效,”他補充說,他希望“早日公佈”最終規則。
投資銀行的擔憂
一些分析師對擬議規則可能如何增加希望與中國IPO合作的外國銀行的合規問題表示擔憂。
但申認為該規則具有“非常輕微的接觸”方式,即投資銀行在進入承銷中國IPO業務時需要向中國證監會通報,並每年披露他們完成了多少海外上市項目。
“我們需要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海外上市]信息,”他說。“從金融機構的這份報告中,我們會知道,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逃避監管。”
在美國和中國的國家安全問題浮出水面之前,瑞幸咖啡等一些中國公司因欺詐行為被迫從海外市場退市。
2018年,美國紀錄片《The China Hustle》估計,十多年前,養老基金和退休基金至少損失了140億美元給中概股,結果被證明是欺詐。這部電影呼籲在中國金融市場與全球體系之間加強聯繫的基礎上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