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週五提議收緊對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規定,並表示這將改善監管,同時允許他們繼續這樣做,這是北京在2021年採取的一系列監管舉措中的最新舉措。
投資者熱切期待並由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發布的規則草案,將中國證監會對境外上市的監管範圍擴大到具有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的中國公司。
投資者和中國公司對於新規定的收緊程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東方資本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談到這些計劃時說:“中國正在收緊離岸上市的螺絲,但並沒有完全關閉閥門。”
中國證監會表示,現行的境外上市規則已經過時,擬議中的新規則反映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願望,而不是“政策收緊”。
此前,監管機構只會審查在中國境內註冊並提出離岸上市的公司,例如在香港。
北京今年推出了一系列監管收緊措施,包括打擊反競爭行為、取締私人補習團體以及遏制房地產開發商在一場震驚國內外市場的廣泛運動中的債務狂潮。
VIE主要被在離岸股票市場(主要是美國)上市的公司使用,以規避中國限制外國投資於媒體和電信等敏感行業的規定。
大多數離岸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都採用這種結構,這使它們在籌集資金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同時也繞過了本地註冊公司必須經過的審查和冗長的IPO審查程序。
“真正的關鍵是需要保留多少數據、服務器的位置,以及美國或中國是否負責會計,”科利爾說。
中國證監會表示,如果提交了足夠的材料,擬議的註冊程序最多需要20個工作日。
它還要求承銷中國公司離岸上市的國際銀行向中國證監會註冊。
離岸IPO為中國公司提供了另一種資金來源,而在紐約上市已被許多人視為榮譽徽章。
但自網約車巨頭滴滴全球(Didi Global Inc)44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來,北京一直在加強對海外上市的監管,而且週五的提議並不像一些人預期的那麼嚴格。
根據Refinitiv的數據,中國公司在2021年在美國上市籌集了約128億美元,但在滴滴於7月初在紐約首次亮相後,這些交易陷入停頓。
中國證監會表示,中國監管機構尊重企業對上市地點的選擇,該規則不具有追溯力,不會考慮企業是否符合境外上市地點的要求。
但根據擬議的新規則,如果一家公司在境外上市危及國家安全,中國政府可以責令其處置其資產或業務。
宣布這一消息之際,美國市場週五因聖誕節假期休市。
在VIE中,一家中國公司設立離岸公司進行海外上市,允許外國投資者買入。
分析師此前曾表示,這家離岸公司與在中國經營業務的當地中國公司的所有者簽訂了一系列合同,以獲得該業務的100%經濟權益。
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在全球所有市場的IPO規模都達到了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