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表示,它將獲得五家國家支持的投資者的救助,以避免其破產,因為中國五家不良債務管理公司中的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從重組中脫穎而出。
華融將從中信集團、中國保險投資旗下融信基金、中國信達資產管理、中國人壽和中國工商銀行(ICBC)的一個部門組成的財團中獲得約420億元人民幣(66億美元),華融表示遲交香港證券交易所。華融將根據8月18日首次標記的特定授權以每股1.02元的價格發行股票,該授權需要現有股東的批准。
該發行價較華融在4月1日因公司債務解決而暫停交易之前在香港的最後交易股價1.02港元溢價約23%。
華融在周三提交的文件中表示:“此次發行是旨在解決公司目前資金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這也是為了]維護[我們]中小股東的利益,維護公司的穩定運營。”
華融成立於1999年,負責接管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幫助這家當時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在首次公開募股前清理賬簿。多年來,華融自己的賬簿因無法翻身的不良貸款而膨脹。包括前董事長賴小民在內的高級官員腐敗,他因受賄近18億元人民幣和挪用2513萬元人民幣而於1月被處決,加劇了其財務困境。
華融有負債2,380億美元-包括超過200億美元的離岸債券-並受到了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密切關注。截至6月30日,公司借款7820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借款5780億元。
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因未能在4月份報告年度財務賬目而瀕臨破產,這引發了對該公司的擔憂會默認其在岸和離岸債務。華融終於在8月下旬公佈了2020年業績,揭示了一個淨虧損1029億元去年扭轉了連續四年的利潤。
中信集團、融信基金、工銀投資和信達將購買華融最多392億股內資股,為救助出資近400億元。
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壽將購買最多19.6億股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H股。它說,實際發行的股票數量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
救助完成後,中國最大的國有控股企業中信集團將成為華融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3.5%。融信基金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8.1%,其餘三名股東各持股不到5%。
財政部的持股比例將從57%降至27.8%左右。它在周三的公告中表示,其持股包括H股和華融的內資股。
新股的發行將使公司的公眾持股量從32.4%降至18.2%。由於低於25%的最低公眾持股量要求,它表示已向證券交易所申請豁免。
該計劃仍有待股東在定於12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批准。它還需要尋求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批准才能進行救助。同時,華融股份繼續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