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從申請IPO到終止IPO,僅用了1個工作日,聯想集團成為科創板史上最快撤回上市申請的公司。
節前提申請,節後就撤回,10月8日晚間,聯想集團科創板IPO被終止審核的消息,在資本市場上引發熱議。
有分析人士認為,聯想集團此次匆忙終止IPO,或許跟該公司與科創板的定位不完全相符有關。科創板最大的標籤就是“科創”屬性,而聯想集團當前近9成業務收入來自智慧設備業務(主要是電腦組裝、手機等傳統業務),該業務的科技含量並不高,且聯想集團掌握的大多是非關鍵性技術,其核心部件如晶片、處理器、記憶體等都是從外部採購。此外,聯想集團還面臨資產負債率高(接近90%)、研發投入占比低等問題。
還有分析認為,聯想集團主要靠“買技術”,高舉“貿工技”,最多算模式創新,而根據證監會今年4月修訂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相關內容,限制模式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有投資者直言,“聯想集團若真想回A股上市,應該到滬深主機板,以聯想集團現階段的模式,主機板比較適合。”
二級市場上,10月8日,聯想集團港股股價下跌4.76%,最新市值為1061億港元。
上交所終止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審核
10月8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聯想集團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由“已受理”變為了“終止”。
同時,上交所發佈公告稱,10月8日,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金公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撤回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和《關於撤回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30日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10月8日申請撤回上市申請檔並被上交所終止上市審核,這期間只相隔8天的時間,僅有1個工作日。聯想集團或創下了科創板史上最快撤回上市申請的公司。
9月30日晚間,聯想集團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擬募集資金100億元。當時,市場普遍認為,如果該公司成功上市,或成為紅籌CDR回A第一股!不過,聯想集團赴科創板IPO的消息,也引發了不少質疑,有人甚至直言稱,“聯想集團,一家電腦組裝公司,為什麼要上科創板?”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聯想集團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為高盛證券和中信證券。在2018/19財年、2019/20財年、2020/21財年,聯想集團收入分別為3423.83億元、3526.76億元、4116.20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3%。近三個財年,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及120.38億元。
在招股書中,聯想集團表示,本次擬募集的100億資金中,55億元將用於“雲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行業數位化智慧化解決方案項目”及“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專案”;10億元用於產業戰略投資項目;3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聯想集團於199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並于1995年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對於為何選擇回歸科創板,楊元慶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回歸科創板將幫助公司增強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的緊密連接,實現兩個市場協同效應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更好利用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力量,增進公司資本結構的多元優化,壯大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資金實力,也將助力公司為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突破和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
與科創板定位不相符?
聯想集團選擇上市的板塊為科創板,因此其科創屬性的認定,成為市場關注的主要焦點之一。
有分析人士認為,聯想集團此次匆忙終止IPO,或許跟該公司與科創板的定位不完全相符有關。
科創板最大的標籤就是“科創”屬性,而聯想集團當前近9成業務收入來自智慧設備業務(主要是電腦組裝、手機等傳統業務),該業務的科技含量並不高,且聯想集團掌握的大多是非關鍵性技術,其核心部件如晶片、處理器、記憶體等都是從外部採購的。
資料顯示,2020/21財年,聯想集團原材料採購金額達到了2153億元。其中處理器和晶片,就達到了900.55億元,記憶體及記憶體達到605.83億元。
不過,在招股說明書中,聯想集團表示,經過多年經營,公司在主要產品及核心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科技成果。近年來公司持續在智慧終端機產品系統研發、人機交互和使用者體驗、通信及網路資料傳輸技術、人工智慧、行業智慧解決方案等領域進行投入,是目前國際上領先的掌握了高性能計算、可持續材料工藝、系統散熱和智慧溫控技術、柔性轉軸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5G等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夠提供領先的個人電腦、移動設備及資料中心設備產品及解決方案。
研發投入占比較低,也是市場質疑的關鍵點之一。雖然聯想集團近三個財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100億元,但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收入的比例僅為3.05%,低於小米集團的3.59%,浪潮資訊的4.19%,跟華為相比更是相差甚遠(華為每年會把10%以上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去年這一比例高達15.9%)。
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報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占比高達12%。其中,4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018年至2019年連續2年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15%。
此外,聯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也備受市場關注。根據招股書,截至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和2021年3月31日,公司資產負債率(合併)分別為86.34%、87.37%和90.50%,資產負債率有上升的趨勢。
聯想集團:公司符合科創板“新一代資訊技術”行業定位
聯想集團由創始人柳傳志帶領團隊創立。公司設立以來始終專注於從事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公司個人電腦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24.0%,自2019年以來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一,近十年以來均處於全球前三位置。2020年,公司在拉美及北美地區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15.0%及 5.5%,排名第二及第五。資料中心方面,2020年公司伺服器出貨量70.75 萬台,全球市場佔有率 6.0%,排名全球第五。
《科創板註冊管理辦法》要求,在科創板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需符合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行業分類。在招股說明書中,聯想集團認為,公司符合科創板“新一代資訊技術”行業定位。
聯想集團稱,公司是全球領先的ICT科技企業。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智慧設備業務集團和資料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其中智慧設備業務集團產品報告期內收入占比接近90%,產品包括個人電腦、智慧手機以及AR/VR 設備、智慧門鎖、投影儀等一系列智慧設備,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屬於“新一代資訊技術”行業中的“物聯網和智慧硬體”領域;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主要包括伺服器、存放裝置、軟體定義解決方案、高性能集群等產品,提供了多樣化的硬體設備和基於硬體設備的服務,並為大型雲服務提供者提供雲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屬於“新一代資訊技術”行業中的“雲計算”領域。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聯想集團選取了第一套“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其中涉及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發明專利、營業收入4項指標。聯想集團指出,公司4項指標均遠高於科創板上市要求。
聯想集團表示,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及《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公司作為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聯想集團稱,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智慧設備、資料中心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圍繞主營業務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大量關鍵技術領域處於行業領先水準,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