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片全部由馬克·彼得森拍攝
1973 年世貿中心南北塔樓竣工時,普利策獎獲獎建築評論家艾達·路易斯·赫克斯塔布爾在《紐約時報》上寫道,世界上最高的塔樓“是大建築,但它們不是偉大的建築……港務局 [世貿中心政府開發商] 打造了最終的迪士尼樂園童話大片。這是通用汽車哥特式的。” 這不是一篇熱情洋溢的評論,而且“雙子塔”在紐約市及其他地方逐漸廣為人知,幾乎不是家鄉的寵兒。1987年的紐約雜誌封面故事,“紐約人愛恨的建築”,其中塔樓在 10 個列表中排名第五,總結道:“對於圍繞它們的所有喧囂和每天經過的 130,000 人,它們似乎是曼哈頓下城的 Scylla 和 Charybdis。”
儘管接待不溫不火,但塔樓很快成為紐約的象徵。很快,攝影師們受到他們簡單的設計和從曼哈頓島南端的強大崛起的啟發,發現可以從地面、空氣和水中拍攝城市的戲劇性圖像。從上面看,塔樓是構成紐約市行政區的五點星的中心。它們不容忽視,居民最終將它們視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僅次於備受喜愛的帝國大廈和克萊斯勒大廈。
現在在 9/11 後的城市,雙子塔既是像徵又是像徵。如果你看,他們在這裡隨處可見。它們被繪製在當地商店和餐館的標誌中,仍然是天際線的一個微妙部分,就像一個幻肢。在塔樓倒塌 20 週年之際,《財富》雜誌與攝影師馬克·彼得森 (Mark Peterson) 合作探索了 20 年後,這些塔樓如何塑造了這座曾經矗立的城市。
一輛曼哈頓機械承包商卡車停在西區高速公路附近。
西村 Blue Note 酒吧上方的霓虹天際線。
亞歷克斯是位於 14 街和 A 大道的 Mad4Cuts 理髮店的老闆,他與一位顧客和塔的鏡像浮雕圖像。亞歷克斯的堂兄於 9/11 遇害。
位於地獄廚房第九大道的曼哈頓五金店面。
位於曼哈頓上西區第 84 街的 AMC 劇院和百老彙的紐約市地標壁畫。
Trade Center Locksmith & Hardware 自 1983 年以來一直在金融區。員工 Cameron Peters 在新街商店穿著公司襯衫。
紐約清潔工隊的天際線標誌也出現在該公司的切爾西店面。
地獄廚房裡的 Sean Coakley 管道貨車。
位於曼哈頓下城自由街的埃塞克斯世界咖啡館。
阿里·托羅 (Ari Toro) 以他位於新澤西州林伍德的商店不遠的紐約市景觀命名了他的比薩餐廳 Skyline。
雪松街上的奧哈拉餐廳和酒吧位於前世貿中心遺址對面,就在紐約消防局紀念牆的拐角處。來自全國各地的消防員和其他消防部門人員將他們的部門補丁留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