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市場疲軟和中國對其最大科技公司的打壓令市場情緒降溫,香港IPO正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慢的速度進行。
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到目前為止,只有七家公司在第二季度上市——這是自2009年以來最少的。與去年甚至2021年初出現的上市熱潮形成鮮明對比。
首日表現也不佳:數據顯示,5月份的首次公開募股(包括倉儲和配送公司京東物流公司和物業管理公司中原建業)的首次公開募股表現是15個月以來最差的。
隨著中國對阿里巴巴集團有限公司處以創紀錄的罰款,並責令其34家最大的科技公司糾正任何反競爭的商業行為,這種冷靜也隨之而來。這使得一些公司對上市更加不安,投資者擔心監管機構的進一步行動。中國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和維護金融穩定。
“投資者不再願意為某些公司支付天價估值,”Wealthy Securities Ltd.駐香港董事總經理Louis Tse表示。“由於政府的幹預,一些發行人將不得不下調其估值倍數。”
中國前三大科技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團已從四個月前的高點蒸發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價值。今年早些時候,香港股市出現技術性回調,進一步拖累估值。基準恆生指數是自2月高點以來全球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
因此,今年港交所籌集的資金只有去年的一半,影響了香港作為最大籌款中心的地位。相比之下,由於今年早些時候空白支票公司的上市熱潮,納斯達克的交易量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數字。
可以肯定的是,香港今年迄今的IPO數量仍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籌集了近239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的SPAC熱潮正在消退。
成長陷阱
由於投資者拋售估值較高的股票,對通脹上升的擔憂也使科技公司更難上市。投資者表示,北京對科技和教育等公司的審查也迫使投資者縮減盈利預測。
摩根大通亞太地區股票資本市場主管法蘭西斯科·拉瓦泰利(Francesco Lavatelli)表示:“我們看到了一些波動,這反映了投資者的胃口,但定價適當的交易將會完成。”
金融科技公司百融公司在3月底開始交易時下跌了16%,而醫療保健公司兆科眼科有限公司在4月底下跌了15%。京東物流公司籌集了32億美元,在最近的首次亮相中僅比其發行價高出3%,而京東另一家子公司京東健康國際公司則在去年的第一天飆升了56%。
下一個重磅炸彈
香港IPO市場能否復甦的考驗將來自即將到來的一些上市,其中包括一家乳製品公司和一家隱形牙齒矯正器製造商的股票銷售。
大型上市包括乳業巨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優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領先的隱形正畸生產商貝達製藥有限公司。Angelalign Technology Inc.於2017年1月1日進行了高達3.75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週四。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後者的零售部分在接受訂單的第一天就已經獲得了約674倍的超額認購。
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大型上市的反應,其中包括中國遊戲巨頭網易公司的音樂流媒體部門,該部門於5月底申請在香港進行IPO,可能籌集約10億美元。
“市場需要至少兩到三個重磅IPO來重振市場情緒。這意味著你需要認購率和首日表現才能給市場帶來驚喜,”光大新鴻基策略師Kenny Wen表示。“IPO市場的好日子還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