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全球晶片短缺使汽車和消費技術行業動蕩了幾個月。但是這場危機的連鎖反應可能持續到2022年,遠遠超出了汽車製造商空轉工廠和消費者等待最新遊戲機的時間。
根據高盛(GS)的分析,半導體短缺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令人震驚的169個行業。從鋼鐵產品和預拌混凝土的製造到建造空調系統,冰箱到啤酒廠的行業,我們都在談論。甚至肥皂製造業也受到晶片危機的影響。
為了確定哪些行業受到短缺的打擊,高盛研究了每個行業對微晶片和相關組件的需求佔其GDP的比例。該公司表示,在晶片上花費超過其GDP的1%的行業將受到半導體短缺的影響。
作為參考,高盛表示,在此基礎上,汽車行業的GDP的4.7%用於微晶片和相關的半導體。
由於其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晶片短缺尤其使汽車行業感到震驚。汽車製造商往往會以難以置信的方式依靠汽車供應來降低成本。但是冠狀病毒大流行破壞了整個系統。
大流行開始時,汽車製造商認為消費者會減慢汽車的購買速度,減少從汽車的資訊娛樂系統到高端駕駛員輔助技術等所有領域中使用的半導體的供應。
但是,消費者對汽車購買的興趣反彈得比汽車製造商預期的要快。到2020年第四季度,它們已經超過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量。同時,由於冠狀病毒的限制,工廠仍然閒置,使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落後。
發生這種情況時,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購買消費類技術產品,以適應大流行引起的在家工作和遠程學習環境。在汽車製造商不購買晶片的情況下,半導體製造商開始為消費類技術產品開發晶片。
一旦汽車製造商意識到他們需要的晶片數量超出了他們的想像,這些晶片製造商已經在花時間為消費科技公司製造晶片。現在,這兩個行業都在努力爭取數量有限的全球半導體製造商的支持,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晶片也不是很容易製造,而先進的半導體需要長達6個月的生產時間。據高盛的斯賓塞·希爾(Spencer Hill)稱,儘管鎖定令繼續緩解,消費者支出增加,但半導體短缺可能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縮水多達1%。
希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某些計算機晶片沒有替代品,如果使用該晶片的每種產品的產量成比例下降,那麼對2021年GDP的拖累將約為1%。”
希爾說,儘管這一預測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對GDP的真正影響可能會更緩和,GDP所佔比例為0.5%,因為能夠使用不同可用晶片的公司會對其需求進行調整。
晶片危機仍未結束,而且,隨著行業領導者和政客努力緩解全國製造商的壓力,消費品的價格仍將上漲,高盛預測價格將上漲1%至3% 。
換句話說,如果您需要汽車,某種筆記本電腦或其他消費類技術,那麼現在可以購買—如果可以找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