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支持的健康保險計劃削減或取消覆蓋範圍以應對席捲全國的前所未有的感染浪潮之後,患有Covid-19的中國患者正在努力應對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
根據當地政府的公告,在北京上個月突然改變其零冠狀病毒戰略後,至少有14個中國城市和省份停止提供免費的冠狀病毒治療。三年來,中國患者接受了針對該病毒的補貼治療。
上海和廣州的醫院改為向重症患者收取重症患者每天高達20,000元人民幣(3,000美元)的重症監護費用——大約是普通城市居民五個月的收入——這加劇了人們對沉重醫療債務增加感染風險的擔憂增加。在此前出售數千萬份低成本計劃後,保險公司一直不願批准與Covid相關的索賠,因為該行業試圖避免在業務“退出浪潮”期間承擔巨額賠付責任。
中國的衛生政策也讓原告難以提供感染證據。衛生官員縮小了Covid死亡和病例的定義範圍,上週指責世界衛生組織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
北京泰康保險的一名官員在承保被拒後收到了數十起投訴,他說他的公司在批准理賠方面“非常嚴格”。“你必須[to]從很少出具文件的醫院獲得疾病證明,”這位官員說。
分析人士說,這給低收入患者帶來了巨大壓力,並暴露出中國資金不足的醫療保健系統中的不平等現象,因為醫院和發熱門診已擠滿了老年患者。
“中國從來沒有讓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和使用其醫療保健系統,”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黃延中說。“最近爆發的新冠疫情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在上個月迅速改變路線之前,北京曾將免費的新冠病毒治療吹捧為成功抗擊疫情的象徵。
擁有6400萬人口的東部省份安徽上週開始要求居民支付30%的與大流行相關的門診費用。北京附近的三河市走得更遠,上個月宣布新冠肺炎患者必須支付一半的住院費用。
這給許多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河南省中部53歲的農民高勝利上週在Covid檢測呈陽性後中風。入院兩天后,他收到了15萬元的賬單,是他家庭年收入的兩倍多。
每天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額外賬單,讓他的家人陷入絕望。
“我父親沒有醫療保險,”高的兒子說,他不願透露姓名。“醫院天天追著我們要錢,我們付不起。”
中國城市中產階級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患者難以提出Covid保險理賠。多家醫院拒絕為檢測呈陽性的患者出具感染證明,除非他們也報告肺部感染並通過當地衛生部門的評估。
上海市第十醫院的一名醫生說,市衛生委員會已指示工作人員限制新冠病毒的診斷。“我們被建議將大多數病例標記為呼吸道感染,”醫生說。
“疫情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當局沒有時間制定行動計劃,”一位駐北京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顧問說。“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負擔不起免費治療所有人的費用。”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週六表示,將全額支付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費用,但繼續排除並發症。在國家保險基金因龐大的零Covid設備的成本而承受壓力後,醫院也面臨削減醫療費用的壓力。
在東部城市杭州,去年初購買了新冠肺炎保險的市場營銷主管FrankWang在病毒檢測呈陽性後患上了肺部和腎臟感染,但沒有得到任何疾病證明。
“醫院已經明確表示,由於這種疾病的診斷被政治化,因此不容易獲得新冠病毒的證據,”支付了2萬多人民幣治療費用的王說。“這讓像我這樣的患者成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