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乘公交車抵達印度斯里城的員工在印度斯里城富士康科技旗下的Rising Stars Mobile India手機工廠報到。凱倫迪亞斯-彭博社/蓋蒂圖片社
上個月底,互聯網上開始流傳視頻,顯示數千人在中國鄭州的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上拖著行李箱。
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工人,他們正在逃離公司所在園區。一些帶刺鐵絲網柵欄逃生;其他人步行25英里回家。
大規模外流幾天后,中國封鎖了富士康鄭州工廠所在的工業園區,即“iPhone城”。這進一步隔離了設施的200,000名工人,他們之前因COVID爆發被要求在“閉環”系統內工作,他們在與外界隔絕的指定區域內睡覺、生活和工作。閉環系統使富士康的工人暴露在病毒中,缺乏基本必需品,這迫使他們逃離。
這不是富士康工廠的第一次停工。由於政府強制實施的封鎖和閉環系統,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今年多次遭受生產衝擊。這家總部位於庫比蒂諾的公司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中承認,由於鄭州最近的中斷,包括封鎖本身和早些時候的工人逃跑,蘋果最受歡迎的iPhone工廠的產量已經下滑至“產能大幅下降”。
近三年來,由於北京嚴格的零COVID策略,蘋果等公司在不知道下一次封鎖何時何地以及持續多長時間的不確定性中運營,這凸顯了過度依賴中國工廠的風險。
這些封鎖的不確定性,加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促使蘋果公司加快尋找新的製造中心。印度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贏家,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正在快速成為蘋果公司青睞的供應商之一。
不可預測性
北京對零COVID的執著追求將人們鎖在了購物中心和寫字樓、工廠車間,甚至迪斯尼樂園。中國的病毒遏制措施是世界上最嚴厲的,加劇了焦慮、抑鬱和心理創傷。
對於在中國經營的全球企業而言,政府的病毒遏制戰略已轉化為重大的生產和銷售中斷。
上海為期60天的春季封鎖令星巴克在中國的銷售額在該季度暴跌40%;與上一季度相比,特斯拉同期交付的汽車數量減少了18%。在春季和夏季,僅iPad和Mac的預期銷售額就損失了40億美元。由於中國的病毒控制措施——這些措施看不到盡頭——商業情緒已經低落。上海美國商會在10月份進行的調查中,只有55%的公司表示對在中國的五年業務前景持樂觀態度。這是該調查23年曆史上的最低讀數。
雪城大學供應鏈實踐教授帕特里克·彭菲爾德(Patrick Penfield)告訴《財富》雜誌,中國堅持零新冠疫情,加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使企業越來越難以“完全依賴中國供應商提供產品”。
“許多在中國的跨國公司都在努力維持生產、接收供應和滿足需求,”他說。
專注於東亞商業和公共事務的諮詢公司Cotton Tree Advisors的董事總經理伊迪絲·特里(Edith Terry)告訴《財富》雜誌,富士康的大規模工人逃跑以及隨後在鄭州的封鎖只會加強中國遏制病毒戰略的“嚴重性”。
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董事總經理丹·艾夫斯(Dan Ives)上週在推特上寫道,中國零新冠病毒政策的後果是“蘋果在其最重要的假日季度的絕對打擊”。“我們估計這會對本季度約3%的iPhone銷量產生負面影響,原因是……中國的生產和供應問題。信天翁在中國繼續存在,”他說。
鄭州是蘋果iPhone生產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其最新機型。由於最近發生的事件,iPhone生產可能會放緩多達30%——這對於假期前的電子巨頭來說是個不受歡迎的消息。蘋果公司週日表示,它將減少iPhone的產量,並推遲發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商管理傑出教授Chris Tang告訴《財富》雜誌,中國供應鏈的不可預測性給像蘋果這樣“依賴中國穩定商品供應”的公司帶來了明顯的不確定性。
“出於這個原因,蘋果現在別無選擇,只能使其供應基礎多樣化。”
他補充說,這個基地正在轉移到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
千載難逢的機會
近年來,印度一直在拉攏跨國公司,目標是成為世界頂級電子產品和智能手機製造中心。2020年6月,它宣布了一項66億美元的激勵計劃,以吸引全球公司在印度生產電子產品。
莫迪政府已經認識到當前時刻是影響全球公司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中國的零COVID戰略擾亂了它們的供應鏈,商業倡導組織美印戰略夥伴關係論壇顧問Akshobh Giridharadas告訴財富。“印度的時間有限——莫迪政府意識到了這一點。政府正在快速制定政策,隨著公司供應鏈的日益多元化,這將為印度帶來優勢,”他說。
專注於智能手機的諮詢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主管Tarun Pathak表示,印度國家對智能手機製造業的大力支持,加上其龐大的熟練勞動力和年輕專業人員,正在激勵全球手機製造商提高在該國的產量財富。印度有別於其他新興市場的一個關鍵賣點是其龐大的市場規模。
特里說:“富士康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也是為了更接近高增長市場,而不是跟隨美國發出遏制中國的政策信號。”Pathak表示,蘋果還希望主導印度快速增長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該市場預計明年將從7%增長到10%。
現在,專家們說,印度正迅速成為蘋果公司青睞的工廠中心,而中國卻以犧牲為代價。
今年9月,蘋果公司開始在欽奈市郊的一家工廠生產iPhone14s,這是這家總部位於庫比蒂諾的公司首次在印度生產其最新款智能手機,這標誌著其製造戰略的重大轉變。
據彭博社報導,在鄭州最近一次封鎖之後,蘋果要求第二家供應商——台灣的和碩——開始在泰米爾納德邦生產其最新的iPhone機型。據路透社報導,富士康現在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其印度員工人數翻兩番,達到70,000人。
分析師現在預計,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的速度將比預期更大、速度更快。9月,摩根大通分析師預測,印度可能在三年內生產蘋果iPhone14庫存的5%和25%。總部位於香港的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專注於蘋果的科技分析師郭明池上週表示,鄭州的封鎖促使富士康和蘋果加快了在印度的iPhone生產。郭預計,印度製造的iPhone(仍由富士康生產)明年將增長至少150%。
“富士康的中長期目標是從印度出貨40%到45%的iPhone,而目前這一比例為2%到4%,這意味著富士康在印度的iPhone產能將在未來幾年迅速增加,”郭表示。
Pathak認為,蘋果“可以在印度擴大規模”,明年該國的iPhone產量可能會翻一番。但他認為,印度貢獻全球一半的iPhone組裝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因為中國在iPhone供應鏈中的作用仍然很大,而且來自其他新興市場的激烈競爭。
蘋果並不是唯一一家將其生產多元化到印度的公司。三星、小米和谷歌(生產Pixel智能手機)等競爭對手也在將生產轉移到印度。從2021年到2022年,印度的智能手機產量猛增126%,使該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蘋果、雅培、波音-塔塔、偉創力、普拉特和惠特尼等公司……只是跨國公司向印度轉移的這一波浪潮的開始”,商業諮詢公司Amritt的印度常務董事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商業教授Gunjan Bagla告訴財富記者。
儘管如此,印度仍需要建設這些公司所需的基礎設施和人才。托萊多大學全球供應鏈管理傑出教授Paul Hong告訴《財富》雜誌,中國仍然提供高效和高價值的製造網絡,蘋果和其他跨國公司很難在印度取代這些網絡。印度從中國進口大部分iPhone零部件。“對於蘋果來說,完全與中國脫鉤在短期內是不現實的,”洪說。Bagla說,相反,企業現在正在推行“中國加一個”戰略,即保留在中國的業務,但將供應鏈多元化到印度以及越南和墨西哥等競爭經濟體。
中國當局現已解除鄭州的封鎖,但富士康園區仍處於嚴格的閉環系統之下,公司和政府官員沒有提供何時結束的跡象。
Giridharadas認為,印度將繼續履行其利用中國零新冠疫情帶來的痛苦的使命。
“印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