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試圖重新開放企業,週末市中心的一個地區禁止居民再次離開他們的公寓大樓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圖為2022年5月21日在另一個地區,是購物中心外的一條線。許凱琪|視覺中國集團|蓋蒂圖片社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不會從最近的新冠疫情中迅速恢復。
相反,他們預計未來將緩慢復甦。
當大流行在2020年首次爆發時,中國從第一季度的收縮反彈到第二季度的增長。今年,該國面臨著更易傳播的病毒變種、整體增長放緩和政府刺激措施減少。
3月份開始的最新一次Covid疫情對上海這個大都市的打擊最為嚴重。大約一周前,該市宣布了解除封鎖的計劃,並在6月中旬完全重新開放。
“對於中國來說,這裡的主要故事是我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中國經濟學家Robin Xing週五在一次網絡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因新冠疫情而導致的最嚴重的供應鏈錯位似乎已經結束。
“但我們也認為複甦之路可能會緩慢而崎嶇,” Xing說。
這是一個斷斷續續的過程。上週末,上海市中心的一個街區再次禁止居民離開公寓大樓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隨著當地每日病例數的增加,首都北京的更多地區要求人們在家工作——週日達到83例,是該市最新爆發的最高病例。
恰當的例子: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公司在今年受災最嚴重的兩個地區設有工廠,該公司週三表示,其中國生產基地已經啟動並運行,但新冠疫情的控制正在擾亂供應鏈。
該汽車製造商表示,由於這些工廠是與當地合作夥伴共同運營的合資企業,因此無法提供生產水平的具體數字。
儘管上個月全國新冠病例數有所下降,但從北京到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新病例已經促使人們下令居家隔離並進行大規模檢測。貨運量仍低於正常水平。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師孟磊上週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許多地區和城市在出現本地病例的第一個跡象時就收緊了限制措施。”
“我們對上海、吉林、西安和北京的案例研究表明,物流和供應鏈中斷是影響復工復產的最大痛點,”孟說。“因此,復工很可能是漸進的,而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政策制定週期“中斷”
儘管今年出現了高傳播性的Omicron變體,但中國政府仍堅持其“動態零新冠病毒”的嚴格政策。
恆生銀行中國駐上海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新冠疫情復甦的“最重大影響”是它“打斷”了正常的決策時間表。
她說,最近一波的病例和封鎖實際上是在中央政府在3月的“兩會”人大會議上公佈年度經濟計劃之後才開始的。
在中國經濟管理嚴密的情況下,此次年會是跨部門和跨地區製定和實施國家政策週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供應鏈中斷和消費低迷在可控範圍內,但一旦政策時間表中斷,“很難迅速回到原來的軌道,”王說。
她說,有這麼多不同的經濟目標,“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必須做出很多妥協”。“這使得政策進程極其緩慢和滯後。”
中國最高行政機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沒有立即回應CNBC的置評請求。
在計劃於秋季定期換屆的領導人之前,今年的政治因素對官員來說尤為重要。預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尋求繼續擔任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
刺激措施是2020年的一半
在3月初的“兩會”上,北京設定了GDP增長“5.5%左右”等目標。但這比許多投資銀行的預測高出約1個百分點或更多——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封鎖,這些銀行一再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王丹維持5.1%的相對較高預測,因為她預計中國將在夏季晚些時候加大刺激力度並放鬆對新冠疫情的嚴格控制。
但到目前為止,在上海認真封鎖近兩個月後,政策制定者尚未做出重大改變。
摩根士丹利的Xing表示,無論是在利率還是財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刺激水平仍然是2020年大流行高峰期的一半左右。
除失業率外,大多數經濟指標並未達到比2020年初更差的水平。
除其他措施外,中央政府已宣布對小企業減稅降費,並開始降低抵押貸款利率。但這種影響,尤其是對龐大的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可能需要時間才能發揮出來。
Xing指出,即使沒有新冠疫情,房地產市場政策的放鬆也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影響購房活動。
中國其他地方也跟著不平靜
儘管如此,中國的增長速度也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的要快。
“一線希望是,過去兩年的經驗表明,新冠病毒引發的衰退往往會很快結束,尤其是在採取迅速有力的政策應對措施的情況下,”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拉里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對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即使有額外的病毒檢測要求,工作仍在繼續。
華南地區約80%的製造業恢復正常。儘管該地區的大城市深圳在3月份關閉了幾乎所有企業大約一周的時間,但由於該地區的Covid病例數量非常少,通過卡車在一個省內運輸產品是“可以的”,華南分會主席Klaus Zenkel中國歐盟商會的代表週五告訴CNBC。
Zenkel說,作為製造業中心的廣東省南部的成員“都很忙,他們都有工作要做”。他指出,企業的倉庫比以前更滿,以防止長期短缺問題。
但“不可預測性是存在的,”他說。“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