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市場數據顯示,中國股票交易員正在失去對反彈希望的熱情,因為政策刺激措施未達到預期,而經濟仍深陷“疫情清零政策”陷阱。
週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也未能打動股票交易者,截至上交所午盤收市,滬深300指數下跌1.38%,連續第五天下跌。
該基準已經抹去了由一系列旨在穩定市場的政策承諾引發的3月中旬的大部分漲勢。當時歷史性的暴跌將其推至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
自那以後,原本預期當局會加大刺激力度的投資者感到失望,週三中資銀行維持貸款利率不變的決定再次令人失望。全國主要城市的封鎖加上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資本外流風險也抑制了市場情緒。
據信貸交易員稱,週四上午,中國高收益美元債券兌美元匯率未變,下跌1美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連續第三天走弱,跌至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以下三方面突出了投資者對中國在岸股票市場的謹慎態度:
槓桿率下降
週三,融資融券餘額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下降,為2021年2月以來最長的連續下降。槓桿交易需求下降表明風險偏好低迷。歷史表明,股票槓桿需求往往會隨著市場反彈而上升。
由Ritesh Samadhiya領導的BofA Securities Inc.策略師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最新一輪Covid-19復甦導致主要經濟中心被封鎖,情況變得更糟。”“大幅放寬政策對於實現‘約5.5%’的增長目標至關重要。”
逃離外國人
由於封鎖擴大了增長風險,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數月低點,海外投資者正從大陸股市撤資。3月份,外國人通過滬港通在境內減持了450億元人民幣(70億美元)的股票,為兩年來最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截至週三,本月迄今淨流出人民幣60億元。
交易量減少
本週早些時候,滬深兩市的日成交量跌破8000億元人民幣,為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隨著中國堅持其嚴格的疫情清零方法,這種低迷凸顯了投資者的謹慎態度。至少根據過去的情況,在下跌趨勢的市場中交易量減少可能表明短期底部,儘管投資者表示,除非Covid政策發生轉變,否則不太可能出現有意義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