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八卦 中國的疫情封鎖如何影響經濟

中國的疫情封鎖如何影響經濟

  中國為遏制自2020年初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已經重創了經濟,使深圳和上海等主要科技和金融中心的生產停滯不前,數以百萬計的居家隔離者也停止了支出。 這些…

 

中國為遏制自2020年初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已經重創了經濟,使深圳和上海等主要科技和金融中心的生產停滯不前,數以百萬計的居家隔離者也停止了支出。

這些限制旨在消除社區中的任何病毒痕跡,但它們也對從製造業和貿易到通貨膨脹和食品價格的一切施加了壓力。

李克強總理一再警告經濟增長面臨風險,週一告訴地方當局在實施現有政策時應“增加緊迫感”。政府目前堅持其零新冠病毒策略,經濟學家稱這一策略將推動今年的增長降至5%,低於5.5%左右的官方目標。

以下是對封鎖如何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鍵部門的更深入了解。

大宗商品衝擊

由於烏克蘭戰爭和收緊病毒限制導致價格上漲,對需求造成了影響,中國3月份公佈了大宗商品進口疲軟的情況。

天然氣採購受到的影響最大,降至800萬噸以下,降至2020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原油和煤炭採購也大大落後於去年的計劃。

中國國內金屬製造商面臨原材料和成品運輸的障礙,這導致了減產。上海金屬市場早些時候對上海周邊省份的十二家銅棒廠進行了調查,其中六家表示他們已經停產或計劃停產。研究人員還預測鋁庫存會增加。

與此同時,由於價格飆升和國內需求停滯,中國買家已經削減了對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的液化天然氣採購。根據航運數據,第一季度進口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4%,私營公司拒絕在國有收貨碼頭使用一度令人垂涎的貨位。

港口擁堵

上海全市範圍內的封鎖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造成了擁堵,那裡的船隻排起了長隊,在其他站點處理轉移的貨物。根據彭博航運數據,截至4月11日,在上海等候的集裝箱船數量比一個月前增加了15%。

據船東和貿易商稱,上海港口工人短缺正在減緩船舶卸貨所需文件的交付。他們說,與此同時,由於卡車無法將貨物從港口運送到加工廠,運載銅和鐵礦石等金屬的船隻被擱淺在海上。

週三的數據還顯示,封鎖對進口產生了顯著影響,3月份進口同比下降0.1%,這是自2020年8月以來的首次收縮。

製造業困境

中國採購經理人調查顯示,製造業在3月份收縮,中小型企業尤其受到運營障礙的影響。基於對規模較小的出口導向型企業的調查得出的財新指數跌至兩年前大流行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些大型製造公司已經能夠通過採用所謂的閉環系統來保持運營,在該系統中,員工被留在工廠並定期進行測試。然而,這些協議並不完美:歐盟貿易組織的一名成員上週表示,即使獲准在限制條件下運營,工作也可能“非常、非常困難”。

技術中斷

由於中國的限制性政策給本已面臨零部件短缺的行業帶來壓力,一些科技公司已暫停生產。

大多數主要科技製造商——從中芯國際到台積電和iPhone製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團——在上海疫情爆發初期都凍結了運營。

諮詢公司Trendforce估計,物流堵塞正在限制組件的出貨量,使庫存耗盡,以至於包括和碩、緯創資通和仁寶電子在內的一些製造商的庫存下降到只有幾週的庫存。如果本地製造中斷,將電腦和遊戲機的庫存限制在智能手機、服務器和電動汽車上,持續的全球供應緊縮可能會惡化。

汽車業陣痛

上個月乘用車整體銷量下滑10.9%,表明龐大的汽車市場面臨壓力。

由於停工,一些汽車製造商正在遭遇生產障礙。由於該市的限制,特斯拉公司的上海工廠自3月28日起已關閉。根據Wedbush Securities Inc.分析師Dan Ives本月早些時候的估計,該工廠通常每天生產2,000多輛汽車。

大眾汽車公司本月也被迫暫停在上海的生產,而中國電動汽車新貴蔚來汽車公司週六表示,由於許多供應商不得不關閉商店,它已停止生產並推遲交貨。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週一表示,它關閉了其在中國的兩家工廠,並在另外兩家工廠運營閉環系統,並補充說它正在看到“對物流和供應鏈採購的暫時影響”。

施工障礙

挖掘機的國內銷量——建築業的領先指標——在3月份同比下降了近64%,表明該行業面臨壓力。

上個月中國的房屋銷售下滑也加深了:根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公司的初步數據,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中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53%,降幅是今年最大的。

根據彭博經濟研究中國的經濟學家David Qu上週發表的分析,中國的鋼筋庫存表明建築活動“可能已經轉向低速檔”。

通脹風險

由於限制措施使中國重要的春季種植季節變得複雜,封鎖措施推高了食品成本,並可能危及該國獲得足夠糧食的能力。

國家統計局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新鮮蔬菜價格同比上漲17.2%,而2月份為下降0.1%。東北部分地區的中國農民生產的糧食佔全國糧食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他們不得不應對限制他們耕種和播種的限制。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繫本站,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作者: 財經導航

為您推薦

韓國分享令人大開眼界的Covid統計數據 以捍衛其針對中國遊客的新規定

  2023年1月3日,衛生工作者引導來自中國的旅客通過仁川國際機場的Covid-19檢測中心。鄭妍濟|法新社...

由於保險公司拒絕承保 中國的Covid患者面臨醫療債務危機

  在國家支持的健康保險計劃削減或取消覆蓋範圍以應對席捲全國的前所未有的感染浪潮之後,患有Covid-19的中...

中國對大流行病的集體記憶需要保留

  我們對2022年的集體回憶是什麼?中國在線休閒巨頭網易在其12個月的摘要中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段六分鐘...

習近平 “無懈可擊的神話 “在清零政策抗議活動中受到考驗

  週日,人們拿著白紙抗議北京的Covid-19限制措施©Thomas Peter/Reuters 2011年...

全球最大iPhone工廠的大規模停工為印度成為蘋果最喜愛供應商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9年7月11日,乘公交車抵達印度斯里城的員工在印度斯里城富士康科技旗下的Rising Stars 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