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被譽為「廣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集團爆發兌付危機,集團董事長張勁因無法向客戶兌付理財商品而發函道歉,集團股權已遭凍結。報導指出,雪松控股此次危機據信與資金鏈斷裂有關,顯示系統性金融風險正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蔓延。
報導指出,雪松的兌付危機愈演愈烈,10日許多投資人聚集在集團廣州總部,要求兌付到期理財產品。報導引述財新網指稱,集團分布各地的理財產品銷售經理承受巨大壓力,要求張勁給出更多解釋,9日下午一場在總部召開的緊急會議上,一度出現銷售經理「圍堵」董事長的場面,保安與員工也爆發推擠。
報導說,成立1997年的雪松控股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致力成爲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綜合性產業集團,旗下擁有雪松國際信託和A股上市公司雪松發展、齊翔騰達。
金融學者司令受訪說,雪松控股作爲世界級大企業,年營收入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8768億台幣),旗下並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如此規模的民營企業在中國仍出現兌付危機,令人聯想恆大集團的兌付危機,「這種系統性金融風險正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蔓延」。
報導說,上月30日深夜有1張張勁簽名的致歉信流出,信中指稱,「自正式確定並公告兌付計劃以來,公司上下全力推進各項資產處置工作,始終在為履行自身承諾做最大努力」。消息人士透露,雪松控股集團無法向投資者兌付到期現金與其資金鏈斷裂有關。
財經評論人士馮明說,近幾年中國民營企業向銀行貸款、融資都遇到困難,這與中國政府試圖回到計劃經濟年代有關。他說,「中國整個國民經濟出現國進民退現象。計劃經濟正佔據社會主導地位,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按計劃執行,經濟發展就會出現大問題,我感覺經濟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