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全球都鎩羽的「動態清零」政策如今正在香港加碼實施,當地經濟遭受重創,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變得岌岌可危。
當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逐步取消限制之時,香港防疫措施之嚴格卻達到兩年多來前所未見的水平。從本周四起,公眾聚集人數限制從四人收緊至兩人,私人處所禁止兩個家庭以上的聚會。違者至少罰款5000港元(642美元)。
許多健康專家表示,這種限制措施不太可能阻擋具有高傳染性的omicron。周三香港報告的單日新增病例達到1,000多例,創下紀錄最高水平,和三周前的區區14例儼然是兩個世界。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預測,3月單日新增病例數最高將達到2.8萬。
香港居民,外籍人士和商界領袖對未來益發沮喪,而港府為了取悅北京,一意推行徒勞的清零政策。惠譽成為最新一家下調香港2022年經濟展望的機構,預測香港經濟復甦遲緩,在其追蹤的120個經濟體中排名末尾。
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他相信大多數政府官員都知道清零不可能,但他們也無能為力,因為必須遵循中央的政策。他說,現在的香港越來越像一座鬼城。
《人民日報》文章顯示香港不可能有其他選項。文章稱,如果香港放棄「動態清零」而選擇「躺平」,可以預見,病毒必將快速大規模擴散,給香港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損害。
雖然香港12歲或以上居民中81%的人至少注射過一針疫苗,但在80歲或以上人群這個比例只有34%。香港政府一位代表暫未回覆彭博新聞社的置評請求。
對於香港來說,最近幾年是比較艱難的。2019年這個城市經歷了最嚴重暴亂,「反送中」運動的抗議者和警方在街頭多次發生衝突。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限聚令的實施進一步平息了抗議熱潮,直到當年晚些時候國安法的頒布給抗議正式畫上了休止符。
雖然封關政策和對返港居民的嚴格隔離檢疫意味著香港基本上避免了疫情肆虐,但旅遊業、商業都為此付出了沈重代價,民眾失去旅行自由。
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訪港旅客數量接近於零,而2018年超過6500萬。根據維權投資者David Webb對入境事務處數據的整理,2月1日,所有進港關口的旅客數量加起來也只有282人。
香港大學法學教授,香港金融體系專家Douglas Arner表示,香港現在處於最糟糕的情況,和中國內地及全球的聯繫都斷了。
香港經濟正面臨進一步的壓力。上個月,星展將今年香港經濟增速預期從3%削減至2.4%,理由是政府的清零政策以及勞動力人口「令人警覺」的下降。在港府公佈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前,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銀在1月已經下調了經濟展望。
經濟學家呼籲政府在2月23日的預算案中提供更多財政支持,以緩和防疫措施的影響。美國銀行指出,儘管政府出台了刺激措施,但上季度需求依然疲軟。惠譽表示,此類政策將推遲香港恢復預算平衡的進程。
雖然失業率已從2021年2月的17年高點7.2%降至3.9%,但新的限制措施將加劇香港企業的負擔,特別是零售,旅遊和物流行業。
其實在最近一次疫情爆發前,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痛苦。美聯工商鋪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香港四個主要商圈11%的商鋪空置,比例高於2019年同期的7%。12月零售額比三年前反送中運動爆發前的水平低了26%
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Allan Zeman)表示,最新措施對酒吧和餐飲業打擊很大 ,「考慮到omicron,我相信本港病例要清零幾乎不可能,世界其他地方就是例證」。
嚴格的邊境管制正在推高香港物價,當地750萬居民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獲取食品。對包括美國、英國在內八個國家的航班禁令限制了香港的水果,鮮花和食品供給。令情況更糟糕的是,中國內地的防疫措施意味著卡車司機本周無法重新進入香港,新鮮農產品供應下跌高達70%。
彭博经济学家
社交距离措施的收紧对经济增长不利,如果没有“动态清零”,很难和内地通关,自然也就不能提高本地零售和旅游业。我们下调了2022年香港GDP预测,并认为还有调降可能。相比之下,资本外流倒不是太令人担心,因为这个和社交距离措施关系不大,而且香港经济良好与否从来就不是决定资金流向的一个关键因素。
Eric Zhu
新增病例的爆炸式成長意味著香港過去用來遏制疫情的精細化防疫措施已不再可持續。跨境卡車司機Choi Wai-kit在被告知曾經和一名陽性病例有密切接觸史後,等了近三天才被送往隔離機構。這期間他只能睡在自己車裡,以避免可能傳播病毒。他多次致電政府部門,但被告知人手不足,要求其繼續等待。
45歲的Choi說,「我知道情況很糟,但不清楚他們怎麼可能這麼忙,甚至不能派人去接一名密接者」。
日益超負荷的醫療體系令港府不得不放鬆一些堪稱全球最嚴的防疫措施。就在一個多月前,一家餐廳的200多位食客因為一起群聚性感染而被全部送往一處隔離點。現在,這個隔離點被用來專門收治有輕微癥狀的確診患者,密接者可以在家中隔離。到目前為止,本輪疫情中共計3人死亡,年齡都在70歲以上。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Anders Yuen表示,清零對於omicron不太適用,政府應該考慮對這種策略重新評估。
「只有在病例很少的情況下,這種方法才有效,」 Yuen說。「當每天有超過1,000例病例時,這是完全不可持續的。」
從來沒有一個城市在不進行數月完全封鎖的情況下能夠清除所有病例,對於omicron,從來沒有一個城市能完全清零,而香港如今卻要努力完成這個任務。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特首林鄭月娥的顧問陳智思周三表示,香港不太可能仿效內地那樣對城市的全面封鎖,在香港做不到。
一旦疫苗接種率達到90%,政府就有希望放鬆管制。香港大學的Arner表示,內地也可能將香港作為一個培養皿,來觀察最終如何向「與病毒共存」方向轉變。
Arner說,中央政府有可能把香港作為一個實驗田,看看怎麼和病毒共存,內地最終不得不打開國門,至少是小範圍的,說不定會拿香港做實驗,因為香港基本上與內地其他地區隔絕了。
到目前為止,香港官員仍重申他們將堅持清零策略。港府一再明確表示,和內地通關是香港的首要任務。除非北京放棄清零政策,否則在香港撲滅疫情前,通關不可能實施。
香港面臨的風險是,如果只是減緩病毒傳播速度,而不是徹底根除,只會延長疫情持續時間,可能將香港推向爆發點。
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亞洲健康研究和教育中心的東南亞分部主任S.V. Mahadevan表示,「如果不能清零,病毒在人群中緩慢擴散,這個傳播過程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不是一下子看到感染人數激增。可是沒辦法永遠掩蓋下去,最終還是會冒出來」。